近期,ChatGPT的火爆,再次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关注。而在第133届广交会的现场,智能类科技产品也格外亮眼,参展企业将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入产品和服务,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智造的创新实力。
4月18日,在广交会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调研发现,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广州从人工智能的源头创新、平台建设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重点发力,以企业为牵引的产业链体系初步成形。
万物互联,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全面普及、应用与发展的生态土壤。记者了解到,不少广州科技企业聚焦底层关键技术突破,以物联网通信系统、构建数据智能模型等切入点,助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壮大。
“未来,人工智能和连接将不分彼此,因为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本质也是基于连接。”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CTO郑凛表示,所有的物联网节点都将是人工智能的一个节点,在通信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可以与多种应用场景相结合,但获取信息本身还是要通过连接。
技象科技的业务布局,就紧紧地扣住“连接”这个关键词。公司聚焦物联网底层关键技术突破,打造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窄带物联网通信系统。郑凛介绍,技象科技对人工智能的赋能目前主要体现在工业精准控制的应用场景上,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可控;此外,在安全用电监测的场景下,技象科技在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利用人工智能,判断是否有用户存在违规用电行为,保障安全用电。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也有类似观点。他强调,要把人工智能应用在工业中,首先要将工业数据转化为人工智能能够“读懂”的原材料,“难点就在于大规模的连接,工业的设备类型和通讯协议非常多,我们要将设备语言‘翻译’成数据,这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第一步”。
由此得到的工业大数据,还要经过清洗、建模和分析,沉淀为可用的知识,也即智能模型。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是同理,只有通过对大量工业知识模型的学习,才能将其训练为一个更好的工具,帮助人们进行工业建模。
贺东东以树根互联旗下的根云平台为例介绍称,通过工业知识沉淀,制造企业只要使用根云平台,就能实现设备的快速联网,目前平台的机器接入类型已经超过5000种,拥有工业AI发明专利7项。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广州人工智能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2022年,广州共有1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赋百景”名单,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可显示车厢拥挤度等疏导信息的站台门智慧屏、实现人和物智能同检查、站务人员可“一键智能开关站”……作为长沙首条智慧地铁,长沙6号线可谓黑科技满满,这也是广州企业佳都科技集团创新轨道交通智慧化建设模式的鲜活样本。
佳都科技集团董事会秘书赵捷介绍,作为广州市人工智能及轨道交通产业链“双链主”,佳都通过科技、资本与创新三大核心驱动力,引领AI产业变革,已形成AIoT、大数据、数字孪生三大核心技术中台。
当前,AI大模型发展按下加速键。“我们与合作伙伴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计划把AI大模型与一些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和数据底层技术进行结合,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场景里面,我们也希望能借人工智能技术将城市和产业从感知层面向认知层面再推进一步。”赵捷举例称,未来,利用采集的交通出行数据,结合AI大模型,可以实现对城市大范围的交通信号灯的自动调节,使得各个路口的通行情况达到最优状态。
深耕智慧农业的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是通过自主研发农业无人飞机、遥感无人飞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系统等产品赋能农业发展。“我们如今是在为行业发展找技术。”极飞科技品牌高级经理钱姝婷表示,极飞科技通过人工智能,为农业无人化提供有效的解决路径;通过采集的大量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
“AI在农业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未来我们会作更多的探索,比如将AI用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分析,从而对生长周期中的不确定因素作预警和管理。”钱姝婷介绍。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侧的不断落地,广州以企业为牵引的产业链体系初步成形。今年以来,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6个新开工项目实现动工,动工率已接近五成。
广州市海珠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杨帆表示,琶洲试验区集聚了国内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也汇集了一些重点研发机构,为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提供较大空间。琶洲试验区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智算中心,将为入驻企业提供人工智能的技术底座支撑,解决“算力”难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pai.ycwb.com)
责编|沈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