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对传统社交的颠覆在于”数字拟真空间”,借助技术手段创造的新数字空间,在连接范围更广、沟通效率更高、沟通方式更拟真的优势下,改变以往文字或视频的沟通交流模式,双方可以用拟真化的数字形态进行交流互动,就像扎克伯格所演示的那样,全息数字形态的交流打破了屏幕的阻隔。
去年以来,作为前沿领域的新生事物,元宇宙对信息产业及各传统行业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大有“万物皆可元宇宙”之势。而今,元宇宙的热潮正蔓延至“消费品”领域。虚拟服装、虚拟鞋子以及各种虚拟家居用品应运而生,价格不菲,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衣服、鞋子屡见不鲜。(7月13日《工人日报》)
一沾上元宇宙的边,商品就能身价暴涨,元宇宙中的“消费狂欢”大潮如今已经是“水涨潮高”。这里笔者不想探究元宇宙家居用品有没有实际意义,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理应有多元化的包容。既然有需求,也就应该有市场。再说了,就目前情况而言,也很难给元宇宙家居用品下个准确定义,新生事物是好是孬,不妨让市场和消费者检验。
但是,不能不关注的是,一张贴上“元宇宙”的标签,各种虚拟商品的价格就“高高在上”了。就拿受到青年人喜欢的“元宇宙衣服”“元宇宙帽子”“元宇宙袜子”等等来说,虽然元宇宙很神秘,可是也都属于“虚拟商品”属性。而很显然的是,“虚拟商品”的价格比真实商品的价格还要高。例如,青年人喜欢的爱心琉璃浮雕新中式礼服、悬浮在半空的玫瑰花瓣……其销售的价格竟然达到了上千元,甚至是上万元。
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虚拟商品”也是商品的一种,也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还能够“继承虚拟商品”,比如游戏账号等等就可以继承。但是,“虚拟商品”的恶炒现象是值得警惕的。北京一位女青年过生日时候,一次性采购了1万多元的“虚拟衣服”和“虚拟蛋糕”。对此,父母十分生气:“虚拟衣服”不能真穿,“虚拟蛋糕”不能真吃,这不是浪费钱财吗?父母的这种认知虽然也是不足取的,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虚拟商品”的价格不能“虚头巴脑”。
就拿“虚拟袜子”来说,一双好几百元,而“真实袜子”也就几块钱而已,几十元一双的都是很贵的了。那么“虚拟袜子”为啥比“真实袜子”还贵?其炒作的味道俨然飘散出来。是商家在炒作,是市民在跟风,导致了“虚拟商品”的价格高高在上。
炒作“虚拟服饰”等使得其失去了原有意义,受到伤害的是行业和消费者。由于“虚拟服饰”等尚处发展的初级阶段,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风险。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注意坚守合规底线和行为红线。
既然是商品,“虚拟商品”的价格也需要监管部门关注,要让其价值和“真实商品”的价值对接起来,而不是成为价格的虚空地带,想卖多高就卖多高。最起码,不能任由资本炒作,不让“虚拟商品”的市场被炒糊了!
来源:http://views.ce.cn/view/ent/202207/14/t20220714_378665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