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网:北京昌平跟进监督压实文化遗产保护责任 守护传承古都文脉薪火

企业元宇宙1年前 (2023)更新 admin
108,994 0

来源甘肃监察委员会中国纪检监察报

元宇宙关键词:··· 监督打造“明十宇宙展示区”“明文化主题国际旅游名镇”“大明四十村”等专题项目 ···

元宇宙网:北京昌平跟进监督压实文化遗产保护责任 守护传承古都文脉薪火

北京市昌平纪委监委过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紧盯责任落实保护管理资金使用制度执行等重点靶向发力,有力压实文物安全责任,护航文化传承发展8月15日,该区纪委监委“室地”联动,到明十三陵思陵对相关文现状及安防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开监督检查。张博摄

本期看点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要求,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全过程民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美丽中国等重大举措,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法治保障国家安全等重点任务跟进监督,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北京市昌平区纪检监察机关着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室组地”联动协同,监督推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顺利建设;贯协调各类监督,推进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问题线索“双向对接”,压实历史文化保护责任;发挥监督保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更好地惠及民生

近期北京遭遇大暴雨灾害。8月4日,北京昌平区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第四监督检查室工作人员先后来到十三陵水库、大运河源头遗址公跟进监督,分别了解洪河途经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封闭管理、文物防汛措施落实以及古迹保护管理等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单位严肃纪律作风、认真履职责。

北京三条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文明的精所在。作“三条文化带”建设唯一交汇之区,昌平区文资丰文脉久文物盛,素有“京师之枕”“畿辅重镇”“南拱京华之富,北倚皇陵之雄”之称。

这里涌动着“大运河的最上源”白浮泉,雄踞有“第一雄关”居庸关,坐落着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2022年7月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落成,进一步赋予昌平在首都文化传承历史文脉赓续中的重要区域功能。

“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的城市特色。”对于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习近平总书记牵挂在

“要像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昌平区纪委监委自觉将守护区域文化传承融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从于全历史文化遗产领域监督工作“一盘棋”,以保障“三条文化带”昌平段建设为抓手,监督助力守土尽责、传承有责,监督推动地缘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民生成果、发展成果,为书写古都文脉篇章贡献力量。

1

联动协同监督护“源”,让大运河源头重现泉源风韵

早在西周时期,白浮一带就是燕蓟先民聚集地,出土有北京地区最早的带字甲骨。元代至元年间,郭守敬引白浮泉,循北京西而行,修白浮瓮河,为开凿通惠河解决了最根本的源问题。自此,白浮泉与通惠河、大运河的名字紧密相连,被誉为“通惠河源”“京闸坝之源”“大运河的最上源”,在北京水利史乃至中国运河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这一重要要求,昌平区委区政府2018年启动实施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项目。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全区文化建设的一项中心工作,在推动项目高效、廉洁实施上,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优势、贡献力量。”昌平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昌平区纪委监委将“督促落实‘三条文化带’昌平段规划实施”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对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项目开展立项监督,制定监督方案,建清单明责任督任务促治理,推进项目实施。

“我经常到遗址公园建设现检查,尤其是项目建设攻坚阶段,每周都来,跟进监督项目进展,通过列席专题会议和‘三重一大’会议,及时跟踪监督项目大额资金支出、文物修缮等情况,针对可能存在的隐患风险,提出意见建议。”昌平区纪委监委驻区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李红文说。

遗址公园总规划范围63.16公顷,涉及10余家单位,建设中有文物保护文物修缮园林绿化征地拆迁施工建设预算资金等多个环节,监督难度较大。

着眼于健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监督体系,昌平区纪委监委贯通“市—区—镇街—村居”四级监督力量,压实各主体、各条、各环节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共同推动的工作格局。厘公园建设所涉单位职责职能,挂图作战、对表监督,通过制发提示函、谈话提醒等方式,降低项目中可能发生的廉风险。

在遗址公园一期建设修缮过程中,该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室组地”联动,全程跟进,紧盯项目申报期限、工程建设周期、整体建设进度等,为遗址公园打造成为彰文融旅惠民的发展工程、民心工程提供纪律保障。

白浮泉路路项目是遗址公园建设的配套工程之一。由于土地使用问题,该项目迟迟未能开工,给附近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对此,昌平区纪委监委主动沟通协调交通市政等相关部门,与市纪委监委上下联动,打通市区两级渠道,有力破解了“中梗阻”。其间,他们举一反三,建立“五单”闭环模式,即定任务单列交办单发通知单交反馈单提建议单,紧盯重点项目开工迟、开工难等问题,推动“应开尽开”。

今年4月8日,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泉漱玉”景观重现泉源风韵,见证700余载京华水脉、北京唯一以“都”字命名的都龙王庙古朴生姿,八方游客慕名而至、络绎不绝,开园首月游览突破10万人

2

双向对接监督守“脉”,扛牢压实古都文化保护责任

闻“汛”而动,迅速作为。

“杜苏芮”风预警发布后,昌平区纪委监委“室组地”联动,第一时间制发监督提示函,围绕防汛救灾、生态修复、文物巡查、文物修缮等抵近监督,督促文保部门组织设计单位现场踏勘文物情况,会同专家制定修缮方案,切实做好文物保护

关键节点、重要时期抵近监督,已是昌平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工作重要内容

位于昌平区的明十三陵,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皇陵建筑群,200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古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守护文物安全,是文化传承底线。2017年,明十三陵思陵石五被盗后,北京市、昌平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联动监督,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文物保护重要决策不力等突出问题,对履行职责不力、文物保护管理不善的1个党组织、8名党员干部追责问责。

以案为鉴,昌平区纪委监委在全区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紧盯责任落实、保护管理、资金使制度执行等重点靶向发力,先后严肃查处南口孙公墓文物丢失案、陵公墓超范围销售问题、流村镇长峪村“楼”长城损坏事件以及擅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等问题,对18名党员干部进行追责问责。通过严肃精准问责,有力压实文物全责任,护航文化传承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必须统筹调度资源力量,汇聚保护传承合力。

昌平区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观念,注重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协调配合。

“相关行业部门发现的破坏文物问题,经判,涉及党员领导干部失职失责等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要及时移交同级纪检监察机关。”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在区反腐倡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说。

审计部门定期移送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单,生态环境部门将历史文化遗产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开展督察,司法、公安等部门注重优势互补,加强信息共享……各类监督力量密切协作互联互通,形成监督监管合力,助力文物安全源头防范,延长文物保护责任链条,推进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问题线索“双向对接”。

同时,昌平区纪委监委整合内部监督力量,分类梳理涉及文物保护专项资、工程建设、保护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问题,最大限度地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深挖文化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严肃查处、明责督改、优化治理。近年来,昌平区纪委监委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共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监督检查提示函6份,通报典案例3件14人,推动相关单位建立起文物修缮项目审批、文物级别评审、文物保护等制度规范

3

同频共振监督增“惠”,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惠及民生

7月26日,昌平区第4届“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项目成交公告发布。

2020年起,每逢中秋佳节,居庸关长城上便会举办“居庸山月”昌平中秋诗歌晚会。晚会向广大群众呈现了昌平历史遗产保护、文化旅游文创发展的新发展新面貌,经过3年赓续打造,已成为昌平独有的文化符号

对这一重点文化项目,该区纪委监委全程跟进监督,紧盯项目招标、合同签订、晚会筹备等重点环节,查找是否存在责任、纪律、作风等问题。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近年来,昌平区发挥自身优势,以“三条文化带”为引领,持续探索文旅融合与文物保护利用互补促进新路径

该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督促相关单位主动做好对接,持续跟踪各项规划和政策措施落实进度,护航项目落地,重点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昌平区委做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3篇文章,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摆在重要位置,坚守保护底线、以“用”促“保”,既保护历史文化底蕴,也探索文物利用新途径,让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昌平区纪委监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将监督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纳入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重要内容,明确主责单位和监督任务,推动相关单位探索有效举措,激发文化创新造活力,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该区纪委监委已跟进监督保障两届“明文化论坛”顺利举办,十三陵出土的文物珍品60套105件与大众见面;监督打造“明十三陵宇宙展示区”“明文化主题国际名镇”“大明四十村”等专题项目,让文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依托“三条文化带”资源,昌平区统筹抓好文物保护利用、文旅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等工作,推动宜居宜游宜业宜乐建设

目前,“三条文化带”(昌平)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运河源白浮泉”昌平运河文化主题活动、“居庸关夜长城”、昌平骑行线路推广、明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点亮北京·昌平艺术之旅等线上线下文旅主题活动陆续开展,昌平成功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在促消费、稳就业、保增长方面的成效也逐步显现。

民生在发展中增惠,文脉在传承中厚植。“我们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要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监督,为传承发扬历史文化、推动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稳致远贡献新的力量。”昌平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本报通讯员于雪杨阳马斯怡)

 

 

来源:

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5763.html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